这个拥有千万粉丝的八卦账号,曾用一条条爆炸性新闻喂养着公众的窥私欲,最终却因触犯底线被永久封存。

  \某导演凌晨三点在酒店房间\\受害女星脖颈淤青照片\——这些细节描述像手术刀般精准刺向当事人。

  我们不妨做个思想实验:如果把受害者换成自己的姐妹女儿,那些曾经拍手叫好的看客是否还能笑得出来?

  数据显示,2023年网络暴力导致的抑郁症发病率同比激增47%,其中娱乐新闻受害者占比达63%。

  斯坦福大学传播学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显示,普通人每天接收的娱乐八卦信息量相当于阅读3本《战争与和平》。

  深扒这场闹剧的传播链条,会发现令人脊背发凉的规律:爆料-热搜-反转-再反转的固定剧本,配合着水军、营销号、平台算法的精密配合。

  北京某互联网法院披露,仅2023上半年就受理了287起明星名誉权诉讼,但线%——多数当事人选择用沉默来终止这场永无止境的舆论绞杀。

 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团队通过眼动实验发现,人们在浏览八卦新闻时,大脑奖励中枢活跃度比看普通新闻高出300%。

  就像本次事件中,竟有22%的网友质疑\女星为何不立即报警\,却选择性遗忘《中国女性安全调查报告》中那个刺眼的数据:性侵案件报案率不足7%。

  韩国\N号房事件\后推行的\数字指纹\追踪技术,德国实施的《网络执行法》,都在尝试破解这个全球性难题。

  我国最新修订的《网络安全法》特别新增\暗水印\条款,要求所有网络截图必须携带可溯源的数字标记。

  上海某中学开展的\网络同理心培育课程\给出启示:当学生们通过VR设备亲历被网暴的窒息感后,93%的参与者改变了网络发言习惯。

  当某天打开手机,发现热搜不再有血淋淋的隐私交易,娱乐新闻不再需要以毁掉他人为代价,或许那才是真正的文明进步。